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斯文豪氏攀蜥的避敵行為與化學感知的相關性

大綱:斯文豪氏攀蜥的避敵行為主要與化學感知有關,從尤少彬在2012年發表的碩士論文中發現,攀蜥對未知的蛇類白腹游蛇的氣味也會產生避敵反應,因此我們想了解其是否與不同蛇類身上所散發出的氣味有關?

  避敵行為(antipredatory behavior)是一種躲避掠食者的機制,讓動物在尋找食物、水或者交配時等過程中,遇到敵人時有辦法逃離被捕時命運的行為。典型的避敵行為有迴避捕食者氣味區、減少活動範圍、靜止不動等(Apefelbach et al., 2005)。

  Cooper1994年根據形態上的演化,將蜥蜴的覓食模式分為:鬣蜥類(Iguania)和硬蛇類(Scleroglossa)兩種。鬣蜥類為坐等型(sit-and-wait)的覓食模式,覓食的感知依靠視覺,犁鼻系統較不發達。在分類上,舊大鬣蜥科(Agamidae)的斯文豪氏攀蜥被歸類在坐等型。

  在一篇探討斯文豪氏攀蜥在偵測捕食者機制的論文中,作者設計了實驗來測試斯文豪氏攀蜥是主要利用化學感知還是視覺感知來偵測掠食者存在(實驗的設計已在上一篇網誌中所提過)。實驗的結果發現攀蜥主要是利用化學感知來偵測掠食者,且其可以辨識掠食者的威脅程度。而視覺只能用來辨認是否有蛇類,但無法辨識出是哪種蛇(尤少彬,2012)。

  在斯文豪氏攀蜥偵測到威脅性較大的蛇類的化學訊息時,在吐舌一兩次過後就會靜止不動;在偵測到威脅程度較低,甚至可能是沒有接觸過的蛇類時,攀蜥吐舌的頻率就會增加,且只有一定比例的攀蜥產生靜止不動等的避敵行為。視覺控制組的實驗中,攀蜥對看到蛇之後的反應,不會因為蛇的種類而有所差別(尤少彬,2012)。

  對此,我們感到疑惑的點在於,為甚麼攀蜥在偵測到很少有機會遇到的蛇類的化學訊息時,還會產生避敵反應?雖然反應的時間比偵測到常捕食的蛇類時還要長。

  我們對此提出的假設是:蛇類身上所產生的氣味相似,在攀蜥偵測到類似的氣味之後,雖然會花較長的時間判斷,但還是能夠判別氣味的來源可能對自己有害。

  根據調查的結果,蛇類身上的氣味主要來自於泄殖腔旁腺體 Cloacal scent gland。再來我們應該會先去找出有效蒐集氣味及分析的方法,來著手寫材料與方法這部分。


參考資料:
尤少彬。2012。斯文豪氏攀蜥(Japalura swinhonis)的化學與視覺感知在偵測捕食者上的重要性。台中:國立中興大學。網址: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8787750013984009405(檢閱日期:103/12/1)
Cooper, W. E.,Jr. 1994. Chemical discrimination by tongue-flicking in lizards: A review with hypotheses on its origin and its ecological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20: 439-487.
Apfelbach. R., Blanchard, C. D., Blanchard, R. J., Hayes, R. A., McGregor, I. S. 2005. The effects of predator oders in mammalian prey species: A review of field and laboratory studies. Neurosci. Biohehav. Rev. 29:1123-114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