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松鴉的聽覺記憶

大綱:松鴉是一種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鳥類,會有儲食及偷取食物的行為。研究發現松鴉會利用聽覺去找到食物被藏起來的地點,以及別的鳥類在附近時降低藏食物的音量。證實了鴉科的松鴉也是一種十分聰明的鳥類。

圖片來源:Encyclopedia of Life


松鴉(Garrulus glandarius),在台灣又稱為橿鳥,是一種在世界分布很廣的鳥類。分布遍及歐洲各地、非洲北部及亞洲,總共有35種亞種,而台灣的特有亞種是G. g. taivanus(劉小如,2013)。松鴉是鴉科的鳥類,主要以植物的果實與種子為食,尤其喜歡殼斗科的植物。此外,也會取食一些蜥蜴或昆蟲等的小動物。松鴉會有儲食的行為,且會去偷別的鳥藏起來的食物(玉山國家公園,2014)

最近看到一篇論文,是在研究歐亞松鴉(Eurasian jays)的聽覺記憶。根據Rachael等人的實驗發現,歐亞松鴉會聽取別的鳥類藏食物時所發出的聲音來找尋被藏起來的食物。實驗中,他們準備了兩種盆子數個,一種裝沙,一種裝小石子,然後將食物藏在裡面。松鴉在沒有看到與聽到食物放置處的情況下,會隨機的翻找盆子來找出食物。而在有看到的食物藏在哪裡的情況下,松鴉會直接去翻找藏有食物的盆子。若先讓松鴉在沒有看到食物,但有聽到碎石翻動的聲音,則松鴉會直接往有碎石的盆子過去。但若是聽到噪音較小的沙子發出的聲響,則松鴉會在盤子中隨機找尋。此實驗證實了松鴉除了會用視覺記憶,也會利用聲音記憶來「尋寶」。也就是說,他們可能會躲起來「聽」其他的鳥類藏食物,然後等到對方離開之後再去把別人的食物搜刮一空。

參考影片:http://video.sciencemag.org/News/3901466694001/1


其實在此之前,就有人做過研究發現松鴉會在藏食物的時候如果有發現其他的鳥在附近,他會增長藏食物的時間,減低藏食物時發出的噪音(Shaw等,2012),而從松鴉會利用聲音去尋找這點來看,說不定牠知道還有其他的鳥類也會利用聲音來偷牠的食物,所以牠才會這樣做。

有關松鴉的研究有很多,其中Nicola1998年利用西叢松鴉(scrub jays)證明鳥類有類情景記憶(episodic-like memory)──會記住自己所藏的食物位置,並會在食物腐敗前找出來(情景記憶是人類的一種記憶方式,主要是指親身的經歷)。而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也曾觀察到松鴉會在比自己大好幾倍的雄鷹孵育雛鳥的時候,頻繁的在附近飛來飛去干擾,目的是為了趕走雄鷹,確保自己幼鳥的安全。

除了松鴉以外,鴉科的鳥類都非常的聰明。大家應該都有聽過伊索寓言中,有隻口渴的烏鴉為了喝水,去找了很多的小石頭丟進水量只剩一半的水瓶使水面上升的故事,而現實中真的有科學家做過實驗,發現屋鴉是真的辦得到,而且他們能在有一個以上的水瓶出現時,找出能夠最有效率使水面上升的方法。除此之外,他們能夠像靈長類一樣使用工具,甚至能製造工具。雖然在演化上,鳥類與靈長類的分歧是在三億年前,烏鴉具備了與靈長類相似的智慧,但腦部的構造卻大大不同,這意味著動物智力的進化可以由不同的腦部構造所達成(謝豐舟,2012)


參考資料:
劉小如。2013Garrulus glandarius taivanus (Gould, 1862)。台灣生命大百科。網址:http://eol.taibif.tw/pages/74730  (檢視日期:2014/12/25)
玉山國家公園。2014。橿鳥(松鴉) Garrulus glandarius。玉山國家公園鳥類資訊系統。網址:http://bynp.ysnp.gov.tw/birdtable.php?birdno=134&nosort=177 (檢視日期:2014/12/25)
Rachael C. Shaw, Nicola S. Clayton.2014. Pilfering Eurasian jays use visual and acoustic information to locate caches. Animal Cognition 17(6): 1281-1288.
Shaw R.C, Clayton N.S.2012. Careful cachers and prying pilferers: Eurasian jays (Garrulus glandarius) limit auditory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competitors. Proc Biol Sci. 280(1752):20122238.URL: http://rspb.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royprsb/280/1752/20122238.full.pdf (2014/12/26)
Nicola S. Clayton.1998. Episodic-like memory during cache recovery by scrub jays. Nature 395 : 272-274.URL: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395/n6699/full/395272a0.html (2014/12/27)
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2011。松鴉賣來亂。網址:http://iwcraptor.pixnet.net/blog/post/8091463-%E6%9D%BE%E9%B4%89%E8%B3%A3%E4%BE%86%E4%BA%82 (檢視日期:2014/12/27)

謝豐舟。2012。烏鴉真的聰明嗎。閒話腦神經科學。網址:http://sites.mc.ntu.edu.tw/board.php?courseID=83&f=doc&cid=3066 (檢閱日期:2014/12/25)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斯文豪氏攀蜥的避敵行為與化學感知的相關性

大綱:斯文豪氏攀蜥的避敵行為主要與化學感知有關,從尤少彬在2012年發表的碩士論文中發現,攀蜥對未知的蛇類白腹游蛇的氣味也會產生避敵反應,因此我們想了解其是否與不同蛇類身上所散發出的氣味有關?

  避敵行為(antipredatory behavior)是一種躲避掠食者的機制,讓動物在尋找食物、水或者交配時等過程中,遇到敵人時有辦法逃離被捕時命運的行為。典型的避敵行為有迴避捕食者氣味區、減少活動範圍、靜止不動等(Apefelbach et al., 2005)。

  Cooper1994年根據形態上的演化,將蜥蜴的覓食模式分為:鬣蜥類(Iguania)和硬蛇類(Scleroglossa)兩種。鬣蜥類為坐等型(sit-and-wait)的覓食模式,覓食的感知依靠視覺,犁鼻系統較不發達。在分類上,舊大鬣蜥科(Agamidae)的斯文豪氏攀蜥被歸類在坐等型。

  在一篇探討斯文豪氏攀蜥在偵測捕食者機制的論文中,作者設計了實驗來測試斯文豪氏攀蜥是主要利用化學感知還是視覺感知來偵測掠食者存在(實驗的設計已在上一篇網誌中所提過)。實驗的結果發現攀蜥主要是利用化學感知來偵測掠食者,且其可以辨識掠食者的威脅程度。而視覺只能用來辨認是否有蛇類,但無法辨識出是哪種蛇(尤少彬,2012)。

  在斯文豪氏攀蜥偵測到威脅性較大的蛇類的化學訊息時,在吐舌一兩次過後就會靜止不動;在偵測到威脅程度較低,甚至可能是沒有接觸過的蛇類時,攀蜥吐舌的頻率就會增加,且只有一定比例的攀蜥產生靜止不動等的避敵行為。視覺控制組的實驗中,攀蜥對看到蛇之後的反應,不會因為蛇的種類而有所差別(尤少彬,2012)。

  對此,我們感到疑惑的點在於,為甚麼攀蜥在偵測到很少有機會遇到的蛇類的化學訊息時,還會產生避敵反應?雖然反應的時間比偵測到常捕食的蛇類時還要長。

  我們對此提出的假設是:蛇類身上所產生的氣味相似,在攀蜥偵測到類似的氣味之後,雖然會花較長的時間判斷,但還是能夠判別氣味的來源可能對自己有害。

  根據調查的結果,蛇類身上的氣味主要來自於泄殖腔旁腺體 Cloacal scent gland。再來我們應該會先去找出有效蒐集氣味及分析的方法,來著手寫材料與方法這部分。


參考資料:
尤少彬。2012。斯文豪氏攀蜥(Japalura swinhonis)的化學與視覺感知在偵測捕食者上的重要性。台中:國立中興大學。網址: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8787750013984009405(檢閱日期:103/12/1)
Cooper, W. E.,Jr. 1994. Chemical discrimination by tongue-flicking in lizards: A review with hypotheses on its origin and its ecological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20: 439-487.
Apfelbach. R., Blanchard, C. D., Blanchard, R. J., Hayes, R. A., McGregor, I. S. 2005. The effects of predator oders in mammalian prey species: A review of field and laboratory studies. Neurosci. Biohehav. Rev. 29:1123-1144.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比較兩篇探討斯文豪氏攀蜥感官的論文所使用的材料方法間的異同

大綱:
此篇文章以兩篇同樣研究斯文豪氏攀蜥的化學及視覺感知的論文為例,探討兩篇文章中材料方法的差異之處。兩者在實驗流程上十分的相似,做法也大致雷同,差別最大之處在於取樣以及統計的方法。

一、                斯文豪氏攀蜥的化學感知與視覺在覓食行為上所扮演的角色

在這篇論文中,主要想了解的是斯文豪氏攀蜥是屬於坐等型還是活動型的覓食模式,前者較依賴視覺,後者則依賴視覺與化學感知來覓食。作者設計了三個實驗如下:

1.      測試攀蜥對食物的化學感知能力:以有沾氣味的棉花棒測試攀蜥對獵物氣味刺激的反應。所使用的獵物有長腳黃山蟻與黃斑黑蟋蟀,並使用龍葵的果實作為非獵物的對照組,以蒸餾水作為空白對照組。紀錄攀蜥對沾有這些氣味的棉花的反應及反應時間。
2.      測試攀蜥對化學感知與視覺的運用:以罐子裝蟋蟀,放在沾有蟋蟀氣味的濾紙上,用空瓶子置於無蟋蟀氣味的濾紙上當作對照組,紀錄攀蜥的行為及反應時間。
3.      取食經驗對化學與視覺感知的影響:用實驗二的方法,但獵物改成使用攀蜥沒有吃過的麵包蟲。而後再以麵包蟲餵食攀蜥兩周,再以相同方法測試攀蜥對已有取食經驗的麵包蟲的反應。

各項實驗的進行前都會先將攀蜥飼養一個月馴化,實驗開始前會先禁食五天。選擇使用長腳黃山蟻,是覺得這是攀蜥較常接觸與取食的物種;使用黃斑黑蟋蟀,是因為攀蜥雖然在野外取食此昆蟲的頻率可能不高,但測試之後發現攀蜥對蟋蟀的接受度比山蟻還要高。

對於實驗的測試結果,以G-test進行分析比較各實驗刺激物對攀蜥做出的各項行為反應之間的相關性。而在實驗三中G-test是用來檢驗攀蜥對刺激物之表現反應是否與覓食經驗有關,且其在前測實驗的結果對各項行為表現次數及時間資料並非常態分佈,因此皆採用無母數分析法進行統計檢驗。最後由於三實驗的受測對象相同,所以採用弗里曼二因子等級變異分析(Friedman test)及魏克森符號檢定(Wilcoxon signed-rank test)比較攀蜥對不同刺激物或有無覓食經驗下的行為表現差異。

二、                斯文豪氏攀蜥的化學與視覺感知在偵測捕食者上的重要性
這篇研究中,主要是想探討斯文豪氏攀蜥主要是利用何種知覺來偵測捕食者的存在。因此作者先準備了五種捕食者,分別是茶斑蛇、臭青公、紅斑蛇、白腹遊蛇及青蛇。設計的兩種實驗如下:

1.      化學感知實驗:
以濾紙沾取捕食者的氣味,放入攀蜥所在的飼養箱,並放入裝有麥皮蟲的罐子,觀察記錄攀蜥對獵物的反應及反應時間。此實驗以沾有蒸餾水的濾紙和沒有裝麥皮蟲的罐子作為空白對照組。
2.      視覺感知實驗:
將捕食者放在罐子中,放入攀蜥的飼養箱,並同樣放入有麥皮蟲的罐子,觀察攀蜥看到捕食者後,對獵物做出的反應與反應時間。

攀蜥行為的表現頻度及表現時間資料皆非常態分佈,所以均採用吳母樹分析方法進行檢測。比較攀蜥對不同氣味、不同視覺刺激下的各項行為反應,使用Minitab繪製Boxplot得知各行為反應次數分布範圍;以Main Effect Plot檢測各行為反應次數之平均;以二項分布檢測行為有、無反應之頻率以排除實驗個案特殊行為所倒置樣本數離散之情形;以Test for Equal Variance比較不同氣味刺激時有食物與沒有食物狀態下的吐信變異間差異。

兩個實驗進行前,斯文豪氏攀蜥都已經以麥皮蟲飼養一段時間,蛇類在飼養一段時間後也都以未進食四十五天以上之後測試對攀蜥的反應。

兩者的實驗都十分的相似,都在探討斯文豪氏攀蜥的化學與視覺感知。所使用的方法相同的地方有:

1.      抓到的攀蜥都是雄性,且都有先馴養一段時間,馴養的環境也幾乎相同。但第一篇有提到攀蜥是馴養一個月,而第二篇沒有提及攀蜥所馴養的時間長度。
2.      第一篇在測攀蜥對氣味的感受度的第一個實驗所使用的是棉花棒,而其他測試氣味所用的都和第二篇相同是使用濾紙。使用棉花棒沾取獵物氣味的結果,攀蜥會對棉花棒做出撲咬的動作。而使用濾紙沾取捕食者的氣味,攀蜥會做出吐信或靜止的反應。
3.      在視覺設計的實驗,所使用的都是用透明的罐子裝取獵物或捕食者,既可以讓攀蜥看到,罐子也可以用來阻隔氣味。
4.      在實驗前都會對攀蜥停止餵食。第一篇是讓攀蜥禁食5天,第二篇則是3天,確保攀蜥在實驗時都是飢餓的狀態。

兩者間的差異:

兩篇的實驗流程大致相同,但取樣的數目及統計方法有明顯的差別。第一篇研究使用的攀蜥是所抓取的40隻中馴養成功的24隻,且每個實驗所使用的都是同一批攀蜥。而第二篇使用到的攀蜥數量是100,但每次所測試的方式是100隻當中逢機取一隻,總共測試100次,設計的兩個實驗所使用的也都是同一批。




參考資料:
沈子如。2009。斯文豪氏攀蜥的化學感知與視覺在覓食行為上所扮演的角色。花蓮:國立東華大學。網址: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9336373199468997624 (檢閱日期:103/12/1)

尤少彬。2012。斯文豪氏攀蜥(Japalura swinhonis)的化學與視覺感知在偵測捕食者上的重要性。台中:國立中興大學。網址: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8787750013984009405(檢閱日期:103/12/1)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蝴蝶幼蟲利用聲音欺騙螞蟻

今天無意間看到一篇論文,內容是談論Maculinea(白灰蝶屬)蝴蝶的幼蟲寄生在Myrmica(家蟻屬)螞蟻的巢穴中,由螞蟻扶養長大的生活策略。此篇文章是在研究Maculinea幼蟲到底是做了甚麼才不會讓螞蟻去攻擊牠,反而還讓螞蟻來餵養(S. Marco 等 2014)
Maculinea蝴蝶的生活史如圖所示(J. A. Thomas等 2009)

蝴蝶會先將卵產在植物上,等到卵孵化之後,幼蟲會先吃植物一小段時間,然後會掉到地上,讓Myrmica蟻搬回巢穴內餵養,等到長到一定的大小,再離開蟻巢羽化成成蟲。
此篇研究發現,Maculinea幼蟲是發出與Myrmica螞蟻之間互相溝通的類似聲音,來讓這些螞蟻來餵哺牠。且與螞蟻幼蟲發出的聲音不同的地方是,Maculinea幼蟲的聲音很像蟻后所發出來的聲音,這會讓工蟻傾向於先餵食Maculinea幼蟲而不是自己的幼蟲。
  這篇文章讓我驚訝的地方是,我以為寄生在蟻巢內的物種,都是用分泌化學訊號的方式來欺騙螞蟻,因為我對螞蟻的印象就是大部分的螞蟻是以化學訊號的方式來傳遞訊息。
  讓我有這種想法的原因,有一大部分是因為小學的時候,老師曾經在班上問過大家:「小朋友你們覺得螞蟻有沒有耳朵呢?」當時我大聲地說有,然後被全班的同學笑,然後還被說連螞蟻沒有耳朵這種事都不知道好笨。當時我還去翻書找資料,書上寫著螞蟻是用觸角來偵測氣味的,而沒有書上有提到螞蟻的聽覺。因此我自此之後都認為螞蟻沒有聽覺。
  而螞蟻其實是有聽覺的,只是每一種螞蟻依賴聽覺的程度不相同。螞蟻發出聲音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靠撞擊或敲打物體發聲,另一種是麼擦發聲(stridulation)。例如木工蟻(Camponotus herculeanus)再受到驚嚇時,會劇烈的擺動身體並用大顎和腹部撞擊身邊的物體發出聲音,來通知其他的木工蟻。而切葉蟻則是利用摩擦發聲來傳遞訊息,其聲音可以在0.5公分處達到75 db(尚玉昌,2006)。螞蟻接收聲音訊號的器官叫做subgenual organ,位在腳上,大小因不同個體的腳的大小而異,對聲音的震波十分的敏感(Yack. J. E. 2004)。螞蟻其他的感官還有視覺和觸覺,不同種類的螞蟻其最發達的感官也不盡相同。
  
資料來源:
S. Marco, C. Luca Pietro, B. Emilio, B. Simona, B. Francesca. 2014. Variation in Butterfly Larval Acoustics as a Strategy to Infiltrate and Exploit Host Ant Colony Resources. Plos One. San Francisco: PLOS. URL: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94341 (access at 2014/11/29)
J. A. Thomas, D. J. Simcox, R. T. Clarke. 2009. Successful Conservation of a Threatened Maculinea Butterfly. Science. URL: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25/5936/80.full (access at 2014/11/29)
Yack. J. E. 2004.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uditory Chordotonal Organs in Insects. 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 (63): p332. URL:  http://http-server.carleton.ca/~jyack/pdfs/Yack%20JE%20(2004)%20Micro%20Res%20Tech.pdf (access at 2014/11/29)

尚玉昌。2006。螞蟻的視覺、聽覺和觸覺通訊。生物學通報 41 (7):頁21URLfile:///C:/Users/Ivan/Downloads/%E9%8E%B3%E7%9C%90%E8%85%94%E5%BC%9D%E6%A9%87_%E6%B3%AD%E6%A9%87%E7%9D%BF%E6%8F%96%E6%A9%87%E7%B1%B5%E6%8D%85.pdf (access at 2014/11/29)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研究中的觀測與假說

一、大綱
  研究分為兩種,一種是觀測現象的存在與否,另一種是對現象的存在提出可能的假說。此篇文章以六篇與艾氏樹蛙相關的論文舉例,指出其是觀察到甚麼現象,產生了什麼樣的問題,提出了甚麼假說。
二、假說的定義及艾氏樹蛙的簡介
  根據維基百科,假說定義是「根據已知的科學事實和科學原理,對所研究的自然現象及其規律性提出的推測和說明,而且數據經過詳細的分類、歸納與分析,得到一個暫時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釋」。我以幾篇有關艾氏樹蛙的論文作為舉例,當中有些論文有使用到假說,有些只是觀測現象。在這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艾氏樹蛙:艾氏樹蛙在台灣主要分布在兩千公尺以下的山區,全身褐色,皮膚粗糙的樹蛙。主要以森林中的樹洞或竹筒等暫時性積水處作為產卵的地點,竹筒可以被重覆使用,因此可能在一個竹筒壁上,發現不同發育時期的卵塊。雄蛙及雌蛙都有護幼的習性,雄蛙交配之後繼續留在竹筒或樹洞內照顧卵粒,以維持卵粒的濕潤避免發霉;而蝌蚪孵化後雌蛙會定期回去產下未受精的卵給蝌蚪食用。

三、相關論文

1.      「艾氏樹蛙母蛙返巢撫育行為之研究」:這篇論文,所提出的問題是雌蛙是怎麼成功返巢餵食的?以在竹筒中產卵的艾氏樹蛙來說,在其產卵的竹筒周圍,還有別的竹筒存在,當中也有其他的個體所產下的卵。雌蛙是如何知道自己產的卵是在哪一個竹筒中?之前有文獻將兩棲類返家時所可能採用的感官機制歸納為:(1)聽覺線索 (2)地磁線索 (3)機械性線索 (4)嗅覺線索 (5)視覺線索。因此作者所提出的假說是雌蛙是利用蝌蚪氣味、竹筒特徵、竹筒高度或竹筒位置四種線索來返巢的。
2.      「艾氏樹蛙產卵巢位選擇與生殖策略之研究」:這篇是觀察到艾氏樹蛙會在竹筒中產卵,且同一個竹筒可能會有不止一隻的雌蛙到裡面產卵。對於利用積水容器進行繁殖的動物來說,因為積水很容易受到環境因子的改變而產生變化,所以推測動物應該有選擇生殖場所的策略。先前的研究顯示兩棲動物產卵地點的選擇,與產卵地的大小、水體的溫度、水深及水體多寡、掠食者的存在與同種間的互相競爭等都有關係,因此作者對艾氏樹蛙選擇繁殖地的行為提出了三個假說:(1) 艾氏樹蛙選擇竹筒產卵時與竹筒中水資源的變動有關;(2) 產卵地點的選擇與竹筒的特性有關;(3) 蝌蚪的存在會影響艾氏樹蛙對竹筒的重覆利用。
3.      「艾氏樹蛙重疊子代的親子關係之研究」:這篇論文是在觀察到在已經有卵的竹筒被重複利用的情況,推測艾氏樹蛙會利用舊巢生殖(re-nesting)。而又觀察到雄蛙在卵孵化後會離開竹筒,雌蛙則是會回到竹筒去餵食。作者對此現象提出了疑問:重複利用竹筒的樹蛙是否是竹筒內原有的卵的親代?作者對此提出了兩個假說:(1)雄蛙不會另用同一個竹筒進行連續生殖;(2)雌蛙會利用同一竹筒進行生殖,可以同時餵養重複產的子代,以彌補其在餵食時期間喪失的交配機會。
4.      「艾氏樹蛙的父子關係與雄性親代撫育」:這篇論文藉由觀察到有些艾氏樹蛙的母蛙會多次與不同雄蛙行假交配,這樣的行為會讓每一隻雄蛙所擁有的子代只是母蛙所產下的卵塊的一部份。在鳥類的研究中,有些鳥種會依據父子關係確定度調整雄性親代撫育程度,而雄蛙普遍都有護卵的現象,因此研究想觀察雄性樹蛙的撫育程度是否會也會隨著父子關係確定度而改變。
5.      「南投縣溪頭地區小尺度範圍內不同竹林區塊間艾氏樹蛙的族群遺傳結構」:在溪頭地區,因為商業因素而有部分的天然林被改種植為竹林,這些竹林的分布並不連續,而竹林中留下的大量竹筒是艾氏樹蛙理想的繁殖場所。棲地的破碎化可能會造成在小範圍的環境下,同一種物種會有遺傳分化的情形產生。艾氏樹蛙在繁殖季因為有護幼的行為,限制了活動的範圍,因此作者提出了兩個疑問:(1)在溪頭地區不連續的竹林區塊間的樹蛙會不會有遺傳分化的現象? (2)不連續竹林區塊間會不會因地理距離的遠近或是有不同的裡阻隔而有遺傳分化程度上的差異?
6.      「以mtDNAD-loop片段探討艾氏樹蛙(溪頭地區)之族群遺傳結構」:這篇主要是觀察到艾氏樹蛙的母蛙會在同一個竹筒中產下卵,因此想以分子生物學的技術,來研究觀察:(1)艾氏樹蛙與其蝌蚪親緣關係,探討在繁殖季時是否有寄生或共同撫育的行為;(2)探討不同族群的遺傳分化,進行估算溪頭地區的三個樣區之艾氏樹蛙族群,在短距離的隔絕是否會發生族群分化的現象?;(3)台灣其他地區(台北坪林、台北馬槽、宜蘭蘇澳)的艾氏樹蛙遺傳距離的程度差異。
  在以上的這幾篇中,有假說的分別是1.2.3,這三篇明確提出了自己的假設,說出了這個現象為甚麼會存在的可能性。而4.5.6這三篇則是提出問題,但對觀察到的現象沒有明確的推論。第4篇要提出假說有一定的難度,原因是對於兩生類親代辨識的文章本來就比較少,第5篇和第6篇則是在調查現象是否存在,而沒有現象為何而存在的假說。

參考論文:
邱嘉德。2002。艾氏樹蛙母蛙返巢撫育行為之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網址: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6240530527374843700
林逸賢。2006。艾氏樹蛙產卵巢位選擇與生殖策略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網址: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4508594052236873755
童婉萍。2011。艾氏樹蛙重疊子代的親子關係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網址: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1994947479885324299
鄭偉群。2008。艾氏樹蛙的父子關係與雄性親代撫育。台中: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網址: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2742587040847199585
喬奕凱。2014。南投縣溪頭地區小尺度範圍內不同竹林區塊間艾氏樹蛙的族群遺傳結構。台中: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網址: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3180940885994405710
黃鈞漢。2003。以mtDNAD-loop片段探討艾氏樹蛙(溪頭地區)之族群遺傳結構。彰化: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網址: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6135401085625105724


題外話,我這次找的論文都與艾氏樹蛙有關的原因是因為最近認識了這種青蛙之後覺得這種護幼的行為很特別(我剛認識這種樹蛙時,對牠的印象只有常常都躲在樹冠層上與常常聽到叫聲但卻找不到影子),而且單就這個現象就竟然有很多方面的研究,讓我覺得很有趣。雖然小時候去過溪頭很多次,但從來沒有去注意過當地的生物,而很多人都說要看到艾氏樹蛙產卵的話在溪頭是最常見到的。讓我想要找個機會再去一次,去找找在竹林裡活動的艾氏樹蛙。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問題的問題? 探討問卷問題的設計──以「環保綠能消費對購買者行為影響之分析─以LED照明為例」舉例

  一份好的問卷必須有良好的問題設計才能夠達到真正問問題的目的。本文以「環保綠能消費對購買者行為影響之分析─以LED照明為例」這篇論文為例,指出其問卷中的問題。

  這篇論文是調查消費者對於LED照明燈具的看法,抽樣地區在台中,藉由問卷的統計結果了解消費者選購LED燈具是否是為了環保還是因其他例如品牌、價格、耐用程度的影響。
對於這篇論文所使用的問卷,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問題:

1.     第一部分的環保綠能消費原則,所問的題目是有關民眾的環保觀念與購買LED燈的意願,其中題目4「比起傳統燈具您會選擇較節能的LED照明產品」、5「您選購LED家用照明時會以省電節能方面為訴求」、6「您會因為LED照明產品較為環保或省電而選購」和10「您願意選購具節能效果的LED照明產品為現今的環境問題付出一己之力」的重複性很高,都是在問同一個問題,可以考慮變更題目或直接刪減。

2.     第二部分的題目是探討對品牌的認知是否會影響到購買意願,而預設的是大家所熟知的品牌──飛利浦。其中,我覺得題目13「您對除了飛利浦以外的其他品牌也同樣感到熟悉」與14「您對飛利浦品牌感到熟悉」這兩題的順序應該調換,先問是否對飛利浦感到熟悉,再去問是否對其以外的品牌感到熟悉比較恰當。而第15題「您認為飛利浦屬知名品牌」我認為應該要被設定成若14題的回答是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的話就必須跳過,因為如果不熟悉或根本不知道的話,這題理所當然大部分會得到「不同意」的回答。

3.     第三部分的顧客價值,這部分我覺得題目17「我同意使用LED照明產品可以節省能源效益」、19「我認為使用LED照明產品可方便更換調整亮度的燈具」、20「我同意LED照明產品能比傳統照明產品可使用得更久」、22「我同意LED照明產品比傳統照明產品更美觀又實用」與第一部份太相似,只差第一部分是問「你認為……」而第三部分是問「我同意……」,可以刪除。


4.     第五部份的基本資料,在婚姻狀況的那欄,只有簡單的「已婚」和「未婚」兩種選項,但可能還會有第三種答案(離婚/喪偶/分居)答案的出現,因此我認為可以考慮多增加第三個選項,或者標註第三種情況下的人應該選擇已婚還是未婚,不然可能會有人空白未填寫而失去了一個樣本。

  此份問卷最大的問題在於題目間的相似度太高,這會令填寫的人感到厭煩,降低填寫意願。除此之外,問卷調查的每個類群中出現了類似的題目,讓人覺得這些類群的分野並不明確,結果所要探討類群之間的相關性就受到了質疑。

參考文獻:

吳繼順。2013。環保綠能消費對購買者行為影響之分析─以LED照明為例。台中: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網址:http://ir.lib.cyut.edu.tw:8080/handle/310901800/14773